作者 | 秦酒金御优配
来源 | 赛柏蓝器械
医院检验套餐解绑风暴来了。
01
“最少够用”
27个常用检验组套来了
近日,业内流传一份表头为北京市卫健委的“关于印发《常用检验项目医嘱组套专家建议(2025版)》的通知”(以下简称《专家建议》),提出了涵盖血液体液、生化、免疫和微生物等的检验组套27项(具体见文末)。
根据通知,各医疗机构要结合临床诊疗工作实际,对本机构现行检验项目组套进行认真梳理与论证,在确保诊疗需求的前提下,严格遵循“最少够用”原则,科学设计与优化检验项目组套,避免因组套设置不合理导致同时开具多个组套时出现重复检验项目。
各医疗机构应强化整治重复检查检验的制度建设,加强相关医务人员培训。医务人员须根据患者病情,严格遵守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及检验结果互认等相关规定开具检查检验项目,严禁出现开具与病情无关的检查检验、无指征扩大检查检验范围、增开非必需的检查检验、无正当理由对符合互认条件的检查检验结果不予互认、人为缩短检查检验周期高频次开展相同或相似的检查检验等情形,并定期开展自查自纠,避免出现重复检查检验。
通知中提到的“最少够用”原则,来源于国家今年发布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检查检验工作的通知》。
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综合司联合发布了《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检查检验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梳理检验套餐,遵循“最少够用”原则,设计检查检验套餐,严禁将临床意义不足、缺少循证支持的项目用于临床诊疗。其中重点关注血尿便三大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免疫、肿瘤标志物、人体基因检测等检验项目组套中是否存在必要性不强或重复的项目。
根据国家要求,项目梳理需在2025年6月底前完成。国家文件发布后金御优配,地方上迅速跟进,包括浙江、河北、武汉、鄂尔多斯等省市。
河北对重点医学检查检验项目组套情况展开摸底调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展规范医疗机构检查检验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山西永济市公开征集重复医疗检查检验及违规收费问题,其中特别列举了开具套餐式、打包式等组套检查检验等行为,以及检查检验项目组套捆绑收费、不提供组套收费清单明细等行为。
在国家版的基础上,浙江省在落地上进一步细化要求。《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临床检查检验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提到,在“最少够用、动态管理”原则下,医保服务项目中的套餐可保留,其他套餐“应拆尽拆”。自设检验组套需依据临床诊疗指南等,结合实际科学设计,不含必要性不强或重复项目,放射检查原则上不设套餐。
而北京此次《专家建议》,每个组套建议都给出了详细的临床意义,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在“最少够用”的原则下,相信将会有更多地方出台细化的落地指导文件。
02
全链条、系统性调整
医学检验市场全面变革
从试剂价格、价格治理、服务价格立项到套组解绑,医院检验市场正在面临全面、系统性重塑。
近几年,体外诊断领域的大规模集采真正拉开了检验市场变革的序幕。肝功、肾功、心肌酶、糖代谢、性激素、传染病、甲功、肿标等领域的部分产品纳入联盟集采,以量换价下试剂价格开启接连降价。
除试剂集采以外,首个医疗服务集采开始试水。去年10月,江苏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带量采购启动,“产品集采”转变为“服务集采”,一举打破检测类项目集采长期存在的“专机专用”壁垒。江苏之后,浙江也快速跟上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仪服务集采脚步,广东则是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来联动落地集采成果。
集采之外,检查检验项目也成为国家医保局价格治理的重点。
检查检验项目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政府制定收费上限,具体价格水平由各省和有价格管理权限的地市医保局制定。
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六批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中,三批都针对检验项目,包括结核耐药分子检测、血栓弹力图试验(TEG)、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色谱法加收)、B型-纳尿肽(BNP)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糖类抗原测定、癌胚抗原测定(CEA)、甲胎蛋白测定(AFP)等。
同时,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也在全国范围陆续推进。按照各地调整思路,降低设备物耗占比为主、费用影响大的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上调价格长期处于低位,但技术劳务价值高的项目。
其中,安徽省同步联动试剂集采成果,对性激素、糖代谢等12个检验项目价格平均下调8%,每年可节省费用117.27万元。通过“挤水分”式降价,倒逼医院摆脱“以检养医”路径依赖,推动医疗资源向高技术劳务领域倾斜。
与此同时,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也在加紧在全国范围推行,非必要的检查检验空间进一步缩小。
8月6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调整北京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的通知》。对北京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进行了调整,共确定606项互认项目及参考时限。
其中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共206项,包括临床免疫学(80项)、临床生物化学(50项)、分子生物学(17项)、尿液定量生化(13项)、尿常规化学分析(10项)、脑脊液定量生化(9项)、临床微生物(8项)、血细胞分析(8项)、出凝血试验(6项)、血型筛查(3项),以及临床体液学与临床血液学各1项。
医学检验行业的这场全面变革,督促检验行业做出针对性更强、检测效率更高、结果更精准的检验技术,从以医院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加速转变。
内容沟通:微信 nrzx0321
盈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